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我国药学类专业认
文章目录
1 药学类专业认证背景及发展阶段
1.1 药学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分析
1.2 药学类专业认证的3个发展阶段
1.2.1 启动试点阶段(2007~2012年)
1.2.2 探索调整阶段(2013~2017年)
1.2.3 创新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2 中美药学教育认证比较分析
2.1 认证组织管理
2.1.1 共同性
2.1.2 差异性
2.2 认证标准
2.2.1 共同性
2.2.2 差异性
3 我国药学类专业认证特征、问题与对策
3.1 主要特征
3.1.1 在政府推动下建立业务独立的认证机构
3.1.2 认证标准与程序紧扣时代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势
3.1.3 认证体系扎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自身发展特点
3.1.4 认证的教育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质突出
3.2 问题与对策
3.2.1 总体认证规模偏小,要进一步提升认证覆盖面、优化质量结构
3.2.2 认证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要深化对认证内涵的挖掘
3.2.3 认证中科学主义教育色彩和“以药品为中心”的倾向仍较为浓厚,要向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融合发展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重心转移
3.2.4 认证机构的质量缺少实证与监控,要加强对认证本身的 “元评价”
3.2.5 认证的对外开放程度仍不够高,要积极提升认证的国际认可度
4 建立以“专业认证”为核心、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药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4.1 理性认识中美认证中的异同,正确看待西方药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4.2 加强药学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专业化的教育评价研究队伍
4.3 拓展专业认证的覆盖层次与范围,逐步推动药学类专业认证与国家药师执业制度的衔接
4.4 开展多维度、多层面教育评价,打造药学教育质量多元评价系统工程
文章摘要:目的回顾与反思药学类专业认证15年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展望未来,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学类专业认证体系,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质量。方法采用历史法、比较法、文献分析法,对过去15年我国药学类专业认证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开展中国与美国药学教育认证体系比较。结果深刻剖析中美药学教育认证在认证组织管理和认证标准领域的异同点,系统阐释我国药学类专业认证特征、问题与对策。结论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建立以"专业认证"为核心、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药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4;G642